方管生產廠家新聞:金秋行情現信號 方管生產廠家市場調整至今,是否還有下行空間,從估值、換手率、成交量、破凈股等指標來看估值底已十分明顯,市場底何時顯現等等,都是當下投資者較為關心的話題。 回答上述問題,可以先從復盤下跌過程說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月29日至2月9日,滬指從3587點快速殺跌,期間跌幅達12.04%。對于這一時期下跌主因,有市場人士指出,是對內部風險因素的消化和調整,而同時2月初時美股連續大跌,進一步催化了A股在1月底2月初出現的急速下跌。第二個階段,2月中旬-5月底,這一時期滬指整體區間震蕩,市場風格有所切換,中小創個股收益超過滬深300等權重股,而外部風險事件初露苗頭并有所積累。第三階段,從6月中旬滬指收盤跌破3000點至今。 本輪市場下跌的核心問題在于風險事件蔓延的超預期而非盈利問題或利率問題。站在當前時點,風險溢價的影響正在收斂,經濟悲觀預期、信用風險正伴隨放寬的財政政策和適度流動性釋放開始修正,當前壓制市場的核心矛盾——新興市場擔憂及外圍事件演繹擔憂正在出現緩解。 金秋行情臨近信號已經釋放。比如,海內外的定價差異愈發明顯。國內市場雖走勢疲軟,但是海外市場一方面中概股指數持續走強,9月11日以來霍特中概股指數上漲接近5%;另一方面陸股通資金自8月至今累計流入超過350億元。從交易結果上看,國內資金交易熱情低、風險回避;而海外資金從長期配置的角度,更加看好A股的價值屬性,對于短期的不確定因素更加敢于定價。定價糾偏總會到來,而海外的力量將加速糾偏的過程。 另一方面,金九銀十緩解基本面擔憂。從最新的工業增加值、社零、社融等數據上看,經濟基本面出現改善跡象。 方管生產廠家總結:綜合政策、經濟、外部環境等因素,當前政策底、估值底向市場底的傳導路徑相對更接近2011-2012年,當時市場經歷約一年筑底過程,最后伴隨經濟企穩回升才開始一波中級反彈,后續經濟基本面的邊際變化仍是市場關注焦點。維持市場處于中期筑底階段的判斷,短期市場不排除有所波動但振幅已有所收窄,當前點位對長線資金來說已經具有配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