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討宏觀、金融等主因之前,我們先對目前的供需基本面情況做個簡單的梳理。高庫存、緩需求、緊資金可以說是對前一階段
江蘇方管暴跌基本面情況的很好概括。高庫存,這里的高指的是貿易商庫存高,因為17年11月份的暴漲使得貿易商看好后市而大量加杠桿節前囤貨。貿易商積極囤貨是高庫存的主觀原因,更重要的是,17至18限產季鋼廠在煉鋼的各個環節增加大量廢鋼,導致最終鐵水產量降低而粗鋼產量上升的局面。西本新干線首席研究員邱躍成向記者表示,18年春節假期結束后,黑色系大類里面上漲的最快的其實是廢鋼的價格。而最終導致的高庫存的結果,成為表面上壓制
江蘇方管價格的最主要原因。高庫存,一方面是因為兩會召開及環保因素,對節后工地開工進度有所壓制,其中兩會因素對北方的施工影響更為主要。但隨著兩會的結束,貿易商依然反映下游拿貨偏弱,稍高一點的價格就表示觀望,這與資金面的緊張是密不可分的。緩需求的是,房地產、基建投資逐步下滑,對當下
江蘇方管需求存量的影響很小,3、4月份的供需矛盾并不大。近期主流平臺檢測到的成交量反映下游需求也都處在合理的區間內,近期杭州地區的出庫量也基本維持在2萬噸以上的水平。緊資金,還款時間、下跌爆倉等問題導致加了杠桿的貿易商急于低價甩貨回款,信貸政策的收緊導致下游工廠及工地開工緩慢、采購謹慎。在這次的下跌行情中資金面通過影響市場情緒與下游需求對行情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而資金面也是國家宏觀調控及全球經濟情況向上游傳導的重要途徑,后文也將主要從宏觀和產業的角度去分析此次黑色下跌的原因。總體來看,短期的供需變化不具備導致如此大級別下跌行情的基礎,對宏觀預期的悲觀導致金融力量把黑色商品做為空頭選擇,而現貨上貿易商因為資金壓力的砸價出貨,造成了期現貨價格輪番下跌的局面。